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档案揭秘
东莞名人档案之四:新中国雕塑事业奠基人之一——张松鹤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19-12-25 15:23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张松鹤(1912—2005),东莞清溪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就读期间主修西画科并选修雕塑,曾亲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北京市美术公司、北京画院从事雕塑创作工作。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抗日游击战》及《毛主席像章》浮雕作者,是新中国雕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贫苦少年刻苦求艺

 1912年10月,张松鹤出生于东莞清溪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喜欢绘画。因家境贫寒,读了四年小学就辍学在家务农并学做裁缝,十七岁那年回校续读,因成绩出众得到校长关爱。1930年,十八岁的张松鹤小学毕业后,进入广州岗州美术馆学画碳像。期间,苦读夜校,考上了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同时接触到进步思想并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美专,张松鹤主修西画科并选修雕塑,1934年夏,以优异成绩从美专毕业,回清溪鹿鸣学校当教师。后筹款开办柏朗小学以方便本村孩子读书。

投笔从戎屡立战功

 经堂兄介绍,张松鹤于1936年6月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后改番号为一五四师),任师政训处宣传科见习文书。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一五四师开赴淞沪战场。张松鹤随部队北上淞沪,抵达黄渡镇后即与日军展开激战。1937年底,张松鹤随师部撤回粤北整编,次年回到家乡。回乡后,张松鹤在鹿鸣学校任代课老师,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6月张松鹤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建“东莞县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三十二大队”并任大队长。同年12月他带领自卫大队到白花洞嶂阁,整编为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第二大队,任副大队长。后张松鹤又被派回鹿鸣学校任教师,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9年底他任中共清塘区委宣传委员。1944年初,在清溪建立抗日民主政府,5月他当选为路东行政委员会新三区区长,与东江纵队独立三中队协同配合,沉重打击广九铁路沿线的日伪军。1946年,在全国反对内战、要求和平的舆论呼声中,国共两党在美国调停下开始谈判,张松鹤作为国共谈判军调部第八小组联络官,多次参与调停谈判。张松鹤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在华东党校学习一年,随即被派到两广纵队负责出版工作,编绘《行军画报》、《行军快报》和小型画册。他以画笔和刻刀为武器,跟随两广纵队由胶东转战鲁南、山西、河北等战场。

艺途重归塑造历史

    1948年秋,长期的军旅生活严重影响了张松鹤的身体健康,于是,张松鹤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到华北大学,担任文艺部美术研究员,从此,他开启了人生的另一重要阶段——艺术生涯。1949年春,张松鹤随华北大学迁入北平。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美术雕塑工作,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他创作的第一件毛主席浮雕像——《新中国缔造者》和毛主席胸像《人民领袖》,成为流行全国的红色艺术作品。负责中国第一座纪念雕塑建筑群——《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群雕》的创作及塑造,奠定了张松鹤的雕塑地位,同时使他得以参与主持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及塑造工作。以亲身经历和体验创作塑造的浮雕《抗日游击队》是他毕生最重要的雕塑作品之一。这两座纪念雕塑成为新中国雕塑史上的巨作,也使他成为“新中国雕塑事业奠基人”之一。晚年的张松鹤把对山水和花鸟的情感寄寓于宣纸与笔墨之中。2005年7月28日,张松鹤这位一生传奇的老人平静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三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东莞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