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专题荟萃>东莞风情
舞旱龙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11-03-04 14:52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两名身强力壮的男子双手举着一雄一雌的龙头四处跳跃着,身后跟着数十名手拿树枝的男男女女相互挥舞着,而两旁夹道相迎的村民向人群不断地扔出一串串鞭炮。人们踏着鞭炮而舞,人群中只见龙头沉浮,不见龙身摆动。鞭炮在夜色中发出的炫目白光、升腾起的浓烟以及人们跳动着的舞姿相互交织在一起。


火光中,树影摇曳,那是旱龙的龙身。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入夜时分,厚街桥头下辖的7个村小组都会上演这样的一幕,这被称为舞旱龙,至今约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已被列入了东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民们说,在东莞很多地方都是以赛龙舟的方式迎接端午节,而在桥头村别具一格的是在旱地上“划龙船”。村民们认为,迎旱龙会为来年带来吉利和身体健康,故坚持了八百多年。


桥头广场上,鞭炮齐鸣,人龙齐舞,热闹非凡。

请出龙头的时间必须选择在吉时。端午节当日晚上8点,桥头村7个村民小组分别在各自的祠堂请出木制龙头。龙头都有两个,一雄一雌,各重达10余斤。待为龙头装完忽亮忽暗的小灯泡之后,在一串数米长的挂炮响声中,龙头被两名身强力壮的男子给举了出来,身后立马就有数十位男男女女拿起早已放在地上的榕树树枝,跟在龙头之后舞动着。在此过程中,一直都有擂鼓声。

据村中80多岁的陈老伯说,每个村小组都各自穿着统一的衣服。高昂的龙头在前,其他村民举着树枝作为龙身龙尾,人们模仿着扒龙舟,喊着号子前进。队伍先是在龙头的带领下,围着祠堂转上几圈。途中,不断有村民向人群中扔去一串串鞭炮,人们踏着鞭炮而跳跃着,甚至有村民眼见地上的鞭炮,还特意用脚踩着,这当然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村民们大多会用手中的树枝当作“挡箭牌”护住眼睛。


烟雾缭绕,龙头忘情起舞。

        与其他地方的舞龙不同的是,桥头的舞旱龙,只有龙头,没有龙身和龙尾,而树枝只是替代着龙身。据说举树枝是为了纪念一条大青蛇。相传在古代某一年桥头村发生瘟疫,一条大青蛇衔着青树枝而来,被人误会而斩死,丢入河中后青蛇化作巨龙腾飞而去,人们方知青蛇是来救人,查看树枝,原来是中药,于是忙叫人们上山砍伐,煎水来饮,果然消除了瘟疫。从此,村民五月初五夜,都舞旱龙。


在有力的鼓声中,旱龙队伍在前行,站在锣鼓前头的小朋友显得特别神气。

        舞旱龙的队伍可长可短,视参加的人数而定。旱龙所到之处,人们皆放鞭炮相迎,如两队相遇,则相互高呼,仿如龙舟竞渡,热闹非凡。据村民们说,每年该村都有近万名村民参与,因为村里有个风俗,认为凡是参加了舞旱龙,来年都会健健康康,大吉大利。晚上9时许,桥头村下的7个村民小组的舞龙队均是在龙头的带领下集中到村广场,一一亮相,踏炮而舞,待亮相完毕,各自带领队伍回到村小组的祠堂前,继续舞动。晚上11时,活动结束,龙头则被送回祠堂,待明年再度请出。据了解,该项活动只在“文革”期间停止举行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东莞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