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专题荟萃>东莞史话
张氏兄弟:英年早逝的革命志士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11-10-20 08:55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可园主人张敬修铜像

可园风采

  “圣王何人法何物,仰天一笑声吃吃,凤凰不与凡鸟同,撒手成仙亦成佛。成功自我不自居,归来安步以当车,可园水榭日高卧,斗酒百篇聊自娱……”这首七古诗,乃莞籍少将何振为张孟荣、张伯和这两个“东莞仔”而作。

  张孟荣、张伯和是堂兄弟,东莞附城博厦乡望族、可园主人张敬修之后。辛亥革命胜利前夕,张氏兄弟奉命北上执行暗杀任务,归途中张伯和因旧病复发,英年早逝。民国成立后,张孟荣解甲归田、赋诗作酒,十年之后因病去世。

  人物档案

  张孟荣 (1885年至1920年),东莞附城博厦乡望族、可园主人张敬修之后。毕业于东莞县官立高等小学堂、东莞师范学堂。曾被派往北平刺杀清朝要员,辛亥革命后解甲归田,闭门读书,饮酒赋诗,卒于1920年。

  张伯和(1888年至1912年),张孟荣之堂弟,同样毕业于东莞县官立高等小学堂、东莞师范学堂,经历和张孟荣相仿。1911年在进京执行刺杀任务的回程中旧病复发,次年去世,年仅25岁。

  报道顾问: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

  【莞邑求学】

  接受进步思想洗礼

  可园位于东莞市莞城街道博厦社区附近,前人赞之“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乃莞城人张敬修所建,此人以捐钱得官,官至广西按察,后被免职回乡,便修建可园。而张孟荣、张伯和,则是张敬修的曾孙。

  张孟荣和张伯和是堂兄弟,前者生于1885年,后者生于1888年。两人自幼在可园长大,情深义厚,思想、兴趣颇为一致。孩童时代,两人进入莞城入旨亭街张子静和骆冕廷开办的私塾中读书。当时,中华民族苦难深重,张骆两位老师除教授四书五经外,还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在当时的东莞颇为难得。

  在东莞师范学堂(今东莞中学)就读时,张氏兄弟师从张伯桢等海归派教员,进一步接受进步思想的洗礼。他们和莫纪彭、黄侠毅等人为同窗好友,莫、黄一干人等常从各方渠道搜集《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进步书籍来读,张氏兄弟“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有了相同的革命主张。

  【可园密会】

  加入革命团体同盟会

  随着革命潮流的暗涌,莞邑中学生多组建革命小集团,张氏昆仲与莫纪彭、李文甫、林直勉、黄侠毅等秘密结社,开办“振武神社”。小组每开秘密会议,多到张孟荣、张伯和的住处——可园。

  可园为当时城中名园,外围皆水,内则楼台水榭俱全,非张族人氏难以进入,是一处难得的密会之地。

  可园建于1850年。160年后再看此园,虽然面积已由原来的5.5亩扩大到30亩,但记者走访时看到,园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古风仍然扑面而来。全园共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房,布局如同诸葛孔明的“八卦阵”,稍不留神就要迷失路径。漫步园中暗自揣测,仿佛能感受到当年这些热血青年密会时的激动心情。

  1908年,以“振武神社”为班底,众多革命同仁在可园创办了“醒天梦剧社”,多排练历史剧目,常到到东莞各镇乃至省城演出有关熊飞、张家玉的历史剧,借古讽今,宣扬革命。

  1909年,孙中山委托黄鲁逸邀请“醒天梦剧社”赴香港演出,此后数日,张氏兄弟遂经莫纪彭介绍加入了同盟会。

  【舍身筹款】

  为筹措经费巧施“苦肉计”

  1908年,广东新军起义失败,孙中山委托胡汉民和黄克强到香港组织南方支部。当时不仅缺人,且缺经费,“醒天梦剧社” 成员纷纷慷慨解囊,其中以张氏兄弟为甚。为了筹措更多的经费供同盟会组建分支,兄弟俩不惜演出一出“苦肉计”。

  他们佯装乘船进广州,却躲进绿林大盗李福林占领的地盘里。李福林人称“李灯筒”,是当时东莞一支有志于革命的武装力量。张氏兄弟遭到“绑架”,李派人给张父送去一只血淋淋耳朵和手指,声称若不交赎金便“撕票”。张家不知道耳朵和手指是一替死鬼的,被吓得大惊失色,于是立马交出白银3000两,将两兄弟赎回。

  张氏兄弟立马将3000大洋带去香港给胡汉民,依靠这笔钱财,胡得以购买枪械。正是依靠这批军火,革命党人才在1911年3月29日的广州起义中立下奇功。

  【解甲归田】

  张氏兄弟英年早逝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在香港组织暗杀团,安排一批义士北上暗杀清政府高级官僚。在抽签选“刺客”时,张孟荣抽到中签,要携带炸药进京暗杀。此时的张伯和大病初愈,虽然身体刚刚康复,却执意要和兄长一起进京。

  当他们辗转来到上海时,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两人大为兴奋,决意在上海停留一段时间,以观时局。是年冬天,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政府被迅速瓦解,暗杀任务搁浅,两人奉命返回广州。因舟车劳顿,张伯和在归途中旧病复发,强撑回莞后仍医治无效,年方25岁就英年早逝。

  同年11月8日,广东省宣布独立,同盟会人自是加官晋爵:胡汉民当选广东都督,黄侠毅就任东莞县第一任县长,唯独张孟荣却反其道而行之——马放南山,解甲归田。看着昔日同僚皆纷纷身居高位,同为同盟会元老的张孟荣选择过闭门读书、饮酒赋诗的日子。

  莞籍少将何振曾作怀张孟荣七古一章,描述了张隐退后的这段生活:成功自我不自居,归来安步以当车,可园水榭日高卧,斗酒百篇聊自娱……1920年,张孟荣因病去世,年仅35岁。

  ■点评

  张氏兄弟传承“忠义之乡”遗风

  从张氏兄弟舍身筹款,到林直勉“毁家报国”,无不承传了东莞为“忠义之乡”的一脉遗风。

  作为岭南近代著名园林建筑,可园已为莞人熟知。但作为可园主人的张敬修,可能不为人所知。他以军功起家,以清王朝为正统,参与平叛太平天国初期起义,可谓“忠义之臣”。张氏后人,承其祖训,每于气运交结之际,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力。张孟荣、张伯和、张广业乃其杰出者。张氏后人凛然之正气,至今而为莞人称赏。

  可园不仅是岭南近代花鸟画策源地,更是东莞人爱国精神的缩影。

  ——东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主任 李炳球

 

原载于《东莞日报》2011年9月29日 A07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东莞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