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东莞的支前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东莞人民在东莞党组织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发动组织下,积极开展支援前线运动,为解放东莞乃至广东全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筹措粮草迎接大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全国解放的曙光就在前方。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野战军到达江西赣州,准备解放广东和华南。根据《华南分局关于支前工作的决定》,中共江南地委成立江南支前委员会,统一指挥江南地区支援前线的工作。
1949年9月下旬,东莞县委在县委机关所在地大岭山大环村布置支前工作,从粤赣湘边纵队第一支队第三团抽调部分干部,分别组建石龙、莞城、太平支前供给站。在上级党组织和东莞县委的领导下,东莞人民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掀起了支援前线的热潮。
为迎接南下野战军,东莞各区乡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群众修桥整路,以保证部队交通运输畅通无阻。在支前工作中,东莞几乎村村成立民工队、担架队和宣传队。全县共出动长途民工近千人、短途民工1.28万人,其中出动民工协助部队抬担架、运输、抢修公路、桥梁达1.15万多人次。在铁路、公路沿线,普遍建立民夫队、担架队,成立茶水站、歇宿站、洗衣组、缝补组和代耕组,为南下野战军做好进军的一切准备。凤岗乡官井头村党支部组织30多人的支前队伍,协助南下野战军运送物资,最远运送到60多里路以外的惠阳坪山。
为保证南下野战军作战所需粮食,东莞县人民政府颁布暂定征粮办法。各地成立征粮队,努力做好粮食、柴草和驻地的准备,力争做到部队要什么给什么。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9月,东莞县新一、二、三区,征得粮食89.49万斤;莞太线筹集稻谷180.76万斤。10月中旬,到达石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四军一三一师提出急需大米10万斤时,东莞县人民政府立即组织7艘货船,将大米28万斤和一批副食品及时运送到部队驻地。
1949年10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野战军和广东地方部队,发起解放广东的战役。10月17日,活动在东莞的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开进莞城,东莞宣告解放。
全力支前解放广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野战军南下,支前任务更加紧迫和繁重,经费、交通运输、粮草都要保证供给,而接管之初,百废待兴,生产尚未恢复,巨额的军政开支如何筹措,这是摆在东莞党政组织面前的一道难题。东莞县委、县政府决定一方面借助群众热情迎军的形势,向殷实商家借粮借款,一方面发动群众征粮献草,筹款运输。
东莞各级干部为配合野战军解放广东全境,深入乡村发动群众,一方面组织战勤队,担任担架、运输、交通和情报通讯等工作,另一方面尽力协助过境野战军解决日常生活的困难,如住房、马草、各种生活用具等,并召开各种庆祝及拥军支前大会,举行各种支前运动的比赛,掀起广泛的群众性支前热潮。
1949年10月25日,东宝支援前线指挥部成立,分设石龙、太平两个支前指挥所。
太平支前指挥所(辖东莞县第六区)成立后,克服辖区内解放区面积小、民穷人少、运输困难等不利因素,组织支前队伍,全面开展征收、供应粮草及征集车、船、油料、柴火等工作。从1949年10月中旬起,把辖区20岁至50岁的男女群众都动员起来,除出动500多艘农艇外,还用手推车、人力肩挑等方式,夜以继日地加工大米、运送公粮。
在解决粮草、柴火供给的同时,还急需解决运军需物资及解放军作战所需船只、车辆、油料。中共东莞六区区委向船民、汽车司机发布动员令,号召广大船民、汽车司机全力支援前线,尽力为部队运兵运粮,运军用物资。其中,汽车司机冒着国民党飞机沿宝太路空袭的危险,将八十桶汽油、柴油、机油运回太平,及时为解放军进军珠江三角洲解决急需的军用物资。
10月29日,珠江三角洲作战指挥部发布进军命令,两广纵队第二师及粤赣湘边纵队第四支队准备由太平西渡珠江,向中山挺进。东莞船民积极配合,挑选较好的电船、木机船、木帆船65艘,为解放军运兵运粮、运军需品。
中共东莞六区区委广泛动员群众,全区先后出动2.5万人次参与支前。虎门地区1949年交公粮1250万斤,马草50万斤,木帆船、机帆船、农艇580艘,汽车80辆次,汽油、柴油、机油2.5万斤。船民、汽车司机运粮草油料,被国民党残部从海上、陆上袭击,共牺牲12人。
1949年12月30日,为了支援前线,东莞县人民政府发布《东莞县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公粮的布告》。布告发出后,到1950年4月底最终征收公粮近7000万斤,比任务要求多500万斤。按当时每人每天一斤米来算,够160多万人吃一个多月。
1950年5月下旬,为配合解放军迅速解放广东万山群岛,消灭盘踞伶仃洋的国民党军队残部,县委、县政府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征调船只供野战军渡海作战演习。全县出动民工六七百人,电船6艘,民船77艘,配合解放军投入战斗。
从1949年10月至1950年4月底,东莞支前经费共支出3.26亿元,供给大军军粮、副食品及其他物资一大批。东莞人民群众在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出色地完成迎军支前任务,为解放广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执笔: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