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全国首个全面推开商事制度改革的城市,东莞商事制度改革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改革经验,探索出具有东莞特色的改革路径,其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内复制推广,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可复制的“东莞模式”。现用一份馆藏档案: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莞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档号:155-A-2012-30年-003),来讲述东莞商事制度改革的故事。
一、历史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要求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商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从国家层面直接推动难度比较大,因此,中央决定先从基层进行改革探索寻求突破,再逐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整体制度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承担了多项全国性改革试点任务,这一次探索的任务又历史性地落到东莞身上。2012年11月,东莞成为最早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的试点的城市之一,通过东莞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改革取得突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原国家工商总局等机构的认可。2013年,东莞参与了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当时称注册资本制度改革)方案的起草。此后,商事制度改革进入不断创新、不断丰富的历程。
二、东莞商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历程
东莞商事制度改革经历了试点、全面推广和持续深化三个阶段。
(一)试点阶段(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
2012年5月,东莞商事制度改革在大朗镇试点,同年12月全市推开,多项具有开创性的措施打造了东莞商改的“1.0版”。率先推行“先照后证”的改革举措,注册资本认缴等八项措施。推出“5115”服务标准:即“排队取号不超过5分钟,业务等候不超过1小时,执照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取得了很好效果。
(二)全面推行阶段(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
2014年3月,全国商改推开,东莞主动对接的同时,全国首创新业态企业集群注册、“住所信息申报+负面清单”登记管进等模式,商改迈入“2.0时代”。建立“企业自律、部门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市场监管体系,率先开发应用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组建基层市场协管队伍,建立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等一系列创新探索,得到了原国家工商总局的高度关注。
(三)持续深化阶段(2016年3月至今)
2016年3月,以推行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和设立网上审批中心为标志,东莞开启了智慧工商新模式,启动了商改“3.0时代”,为企业设立营造了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务环境。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改革以及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基层市场协管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创新探索,同时,形成了以“一平台、三工程”为核心的、具有东莞特色的市场监管体系。
2013年,商事制度改革推开后的第一年,东莞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6万户,同比增长21.5%,累计登记市场主体56.72万户,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至2017年12月,东莞主体市场总量达100.09万户。其中企业达41.33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50户,达到发达国家经济体水平。个体户58.5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02户,占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的十分之一,占全国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的百分之一,比商事制度改革前2012年末的54.13万户,增幅达135.83%。此后,市场主体稳步快速增长,现已超过150万户,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创业之城、梦想之城。逾150万户市场主体的磅礴力量,为东莞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大关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2021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为10855.35亿元,成为GDP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
三、商事制度改革的“东莞模式”
东莞商事制度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具有全国样本意义的商事制度改革路径,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东莞模式”,成为全国商事制度改革的样本。
(一)推行新业态企业集群注册改革。东莞针对一些创业者和电子商务企业无固定办公场所的办照难题,首创集群注册登记模式,允许托管公司以自己的住所地址,作为多个集群企业的住所登记,为其提供地址托管、商务秘书、创业培训等服务,集群企业无需租赁经营场所即可办理工商登记。除经营范围涉及前置审批项目,以及从事生产加工、餐饮服务、旅业等必须有实体经营场所的24个行业的市场主体不得登记为集群企业外,其他市场主体允许实行集群注册登记。截至2018年7月底,全市累计登记集群注册托管企业693家,集群企业29841户。全市首家托管公司“清研联华集群注册托管公司”,通过集群注册登记模式,在5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内为全国各地935户企业提供地址托管服务,成功孵化了一批创业团队。
(二)推行“住所信息申报+负面清单”登记管理改革。东莞相当部分房产由于历史原因没有房产证,企业办照时需要由村(居)委会出具产权证明,对此,东莞引入“信任在先”“自主申报”原则,除娱乐服务业、重污染行业、危险品经营等行业,以及军队房产、住宅商品房、政府保障性住房等纳入负面清单外,允许一般行业的市场主体自行申报住所信息,无需其他住所证明文件即可办理营业执照。同时,完善后续监管措施,在窗口引入电子地图,申请人在登记时作出承诺,并在地图上标注住所地址,依托村(社区)组建的网格员队伍在10个工作日内上门核查,确保住所信息的真实性。住所信息申报制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市场准入的便利化,而且还为实现工商登记的电子化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三)推行“全程电子化+审批中心”工商登记改革。2014年10月,原广东省工商局同意东莞成为全省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试点市,承担起为全省全程电子化改革探路提供实践样本的重任。2015年12月,东莞正式启动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工商登记全部在网上完成,实现工商登记业务办理“零跑动”。2016年3月,东莞在全国率先设立了首个现代化网上审批中心,实现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一站式审批,审批效率较实体窗口提速近6倍。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启动以来,全市累计办理网上工商登记业务70.5万宗,占全市同期同类型业务的九成。为群众减少往返窗口约162万人次。至2018年4月,全市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的市场主体共15.6万,其中有限公司13.8万户,个体户1.8万户。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的推行,为经营者提供了使利化服务。
(四)“多证合一”改革,即叠加“三证合一”和“多证联办”两项改革成果。2016年10月,东莞与全省全国同步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11月,比全国领先一个月推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2017年8月,正式启动“一照一码”条件下具有东莞特色的“多证合一”改革,实现十一证合一。2018年6月30日,全国统一“多证合一”改革正式在东莞推开,被整合证照进一步增加到24个。至2018年7月,全市共向44.08万户企业和27.58万户个体工商户发出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五)实施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东莞最大程度放宽商事登记准入关,将开办企业工商登记时限时间从35天压缩到0.5天,内部审批环节从1天压缩至“秒批”。
(六)加强政银合作。东莞采取“政银合作”的方式延伸工商服务窗口,允许企业在银行营业网点提交工商登记申请,通过工商与银行联合开发的“银政通”系统,为企业免费提供代办业务。开发电子营业执照的企业身份认证及电子签名功能,在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系统上线应用。2017年3月,启动粤港澳商事登记银政通改革,港澳两地投资者可以在合作银行的网点提交申请工商登记所需的申请材料,委托银行代办工商登记,待工商部门审核完成后,港澳投资者只需前往东莞市内相对应的合作银行网点,即可领取具有金融服务功能的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工商登记和银行开户一站式办理,港澳投资者商事登记的就地受理及远程办理,进一步促进了政银跨界合作和粤港澳三地互通一体。
(七)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东莞积极争取广东省工商局支持,采取省市共建方式,在东莞市东城跨境电商中心园区共建商改基地,将商改政策资源集中导入试验基地,在深化企业集群注册、金融服务行业登记管理创新、集团登记承诺制、开办企业环节最少流程最优的服务模式、商标品牌战略、守重企业培育、线上线下一体化维权服务、搭建重点企业孵化平台等方面进行试点试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据介绍,2017年9月,商改基地已正式挂牌。按照初步规划,东莞将利用一年时间建设好服务区,并逐步扩展到整个试验基地,打造创新政策汇聚的高地、创新资源汇聚的洼地、创新企业汇聚的园地。
四、东莞商事制度改革成功经验的启示
东莞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先行一步,是全国商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其成功经验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对我们增强历史自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东莞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其宝贵经验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之所呼,我之所应;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商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企业登记提供便利,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究其根本,在于东莞市委市政府坚持从人民立场出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二)体现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斗争精神。担当和斗争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真斗争。2012年初,东莞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主动向省政府请缨,受领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的试点任务,当时在全国还没有先例,于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就将制度设计的重任交给了市工商局,市工商局连同大朗镇政府迅速组织了一批业务骨干连续作战,赴香港等地取经,并紧密结合东莞实际进行深入研究,短短几个星期,就拿出了大朗镇的试点改革方案。究其根本,在于东莞的党员干部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没有私心,不会怕这怕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新征程上,我们要敢于负责,真担当、真斗争,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充分彰显共产党员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
(三)体现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改革就要敢闯敢试。东莞商改的成功经验彰显了东莞“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内核。东莞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要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扛起历史责任,弘扬改革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树立改革精神新标杆。
东莞在商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凝聚的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东莞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回顾商改的历程,总结商改的时代价值,就是要从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奋力推动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锐意进取、踔厉前行,再创中国式现代化东莞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