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专题荟萃>东莞史话
牛墟“牛人”解“牛语”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11-11-14 09:14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在古老的横沥牛墟,耕牛在农民心中是有灵性的,能听懂人话,买卖牛只最好不要在牛面前讨价还价。于是牛经纪们设计出一套手势暗语用于讨价还价,以示对牛的尊重,很快这套手势暗语就在牛墟流传开了,成为牛墟的“行内话”。后来,为了促使交易公开透明,手势暗语已经停止使用。长久以来,手势暗语的使用让牛只交易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些特殊的用语,俗称“行内话”,牛经纪这个特别的行业也不例外。83岁的罗惠明是横沥牛墟的一名牛经纪,他说:“要做牛经纪,学识手势暗语讨价还价是入门的工作。”过去,牛经纪作为牛只买卖双方的中间人,是不会当面讨价还价的,他们使用一套暗语配合手势来表示牛只价格,让行外的人不明所以。

口诀示人玄机暗藏

罗惠明介绍说,总的说来,牛经纪暗语已经演变为一段朗朗上口的口诀,1至9开头的数字分别用“上、字、斗、生、圈、公、永、精、足”这9个字来代替。举例来说,牛只交易时,牛棒佬(牛经纪)用“公”字来暗示卖主,即是说一头牛涉及的价格可能是6000元、600元或者60元,而卖主可能要给牛经纪600元、60元或者6元的回扣。罗惠明示范,如果想讲1万3千5百元,就是“上斗圈”,即是1万3千5百。

相牛手势也是暗语之一,牛经纪伸出一根食指,或者拍一下大腿来表示“8”,再弯曲下食指就是表示“7”,捏一下耳垂表示“9”,也可以用摸一下头或摸一下大腿来表示“9”。在实际运用中,比如捏下耳垂,就是说一头牛成交价格是9000元或900元,而牛主就要给牛经纪900元或90元的回扣。这些手势暗语听起来挺神秘,但对于长年累月呆在牛墟的人来说,运用自如。

罗惠明回忆说,在过去的牛墟,两个牛经纪碰头后,蹲在一旁讨价还价。讨价还价是在暗地里进行的,这里头暗藏着玄机,大有奥妙,买卖双方都不知晓。为了讨价还价不让外人知道,不论冬夏寒暑,牛经纪们都身穿一长袖衣服,讨价还价时手靠在袖子里面摸指头,摸好价后成交,买卖双方实则不知最终的成交价。牛棒佬就靠赚取这中间的差价生存,俗称“割牛耳朵”。

暗语由来颇有典故

在过去的横沥牛墟,由于时间、利益等各种因素,交易的人们设计出这套暗语,促使交易向熟悉内行的人倾斜,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做法已经变得不可取了,但却能由此窥得传统牛墟商业文化的一斑。

罗惠明说,人们设计出这套暗语,对外人的说辞也有理有据,他们利用了过去农民对耕牛的崇敬心理,点明牛很有灵性,能听懂人话,要买卖牛只,最好不要在牛只面前讨价还价,因此牛经纪创造了这套交易暗语,以示对牛的尊重,这套说辞很快获得了人们的信任,促使了这套暗语在横沥牛墟的流传。

实际上,这套说辞不过是过去牛经纪们的一个“美丽的借口”,而借助暗语手势,交易更加有利于牛经纪赚取佣钱。例如一头牛只需要5千元,因为外行人听不懂暗语,牛经纪就可以对买主说牛需要5100元,中间100元的差价就被牛经纪赚取了。

暗语和手势为过去牛经纪们创造了倾斜交易的条件,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了保证交易公平公正,手势暗语已经禁止使用,横沥牛行已推行公开讨价还价,促使交易的透明和公开。

但是,经过岁月的洗礼,牛墟的手势暗语现今依然被津津乐道,并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探秘、解密。作为古老牛墟商业文化的载体之一,手势暗语将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载入历史。

 

        原载于《东莞日报》2011年11月1日A15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东莞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