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沙田镇的咸水歌内容形式极为丰富,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几乎成为记载沙田沧桑历史和人民生活的一部史书。无论是撒网捕鱼的晨雾中、田边地头的晌午时,还是朦胧星稀的渔火里,江河湖海的水面上总飘荡着动人的咸水歌声,仿佛出神入化的歌者之国。
由于渔民的流动性,东莞的咸水歌极富地方特色,并流行到香港、澳门以至越南等地,其歌词多用东莞口头语,曲调爽朗朴素,节奏由,形象生动,情感真挚。这种咸水歌一般由上下两句组成单乐段,或由四个乐句组成复乐段,有独唱、对唱等形式,以后者为主。对唱采用男女互答形式,问答双方的曲式结构一致。男歌者唱前两句,女歌者唱后两句;男歌者的结束句多有“姑妹嘿”一语,女歌者的结束句则多有“兄哥”一词,多属情歌。
每逢婚嫁、喜庆节日,沙田人都喜欢唱咸水歌助兴,传唱“咸水歌”曾经是水乡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普遍方式,更是沙田民俗文化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电视、电影逐渐普及,沙田传唱“咸水歌”的风气日渐式微。由于民间歌者识歌不识谱,单靠口头传唱,导致咸水歌慢慢变调,面临失传的危机。
经过一系列的保护工作,沙田咸水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列入广东省及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进一步扩大咸水歌的社会影响,沙田镇在辖区范围内挑选文艺骨干对咸水歌进行器乐伴奏、演唱和伴舞,增强咸水歌的艺术观赏性,将其打造成精品本土文化节目。除此之外,沙田镇还精心准备了《拆字眼》、《大海驶船》两首咸水歌表演作品参加2007年6月24日举行的“首届国际广东小曲王争霸赛”。
为了进一步保护咸水歌,沙田镇成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开始搜集咸水歌唱本、开办传习班,并组织年青一代学唱咸水歌。除此之外,该办公室还通过召开咸水歌文化研讨会、制作历史记录片《渔歌唱晚》等一系列活动在群众中掀起了学唱咸水歌热潮。目前,沙田镇各中小学校都开办了咸水歌学习班,今后将有更多学生会唱咸水歌,即将消逝的咸水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当我们对西方的交响乐和钢琴顶礼膜拜的时候,不妨回首去品位那一首首经典的咸水歌——这些流传已久的民歌犹如一颗颗散落于民间的珍珠,拂去岁月的轻尘,它们依然摇曳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