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白皙,双眼圆圆,大如鸽卵,身段稍胖略短”,莫纪彭日记中描述说,李文甫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不仅如此,李文甫文笔出众,宣传革命尤为努力,不仅参与创办进步报刊《东莞旬刊》,还曾担任香港同盟会机关报《中国日报》等多家革命刊物的编辑工作。这样一个儒雅的书生,却在黄花岗起义中担任选锋队(先锋队)队长,率部作战“极其勇敢”,脚受伤后仍拼死抵抗,最终被俘,英勇就义,年仅20岁。
■李文甫纪念亭
报道顾问: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
【风度翩翩】
“醒天梦”里演须生
石龙镇中山公园东北角的小土坡上,有一座看似普通的水泥方亭,这是后人为李文甫所修建的纪念亭。
李文甫从小在石龙镇里读私塾,博览群书、喜好金石之学,书法也很擅长,浓郁的书生气质,留给周围的人“生性懦弱”的印象。但熟悉李文甫的人知道,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而且只要是做了的决定,别人就很难动摇。
1905年10月,孙中山在香港创办同盟会香港分会,出版机关报《中国日报》。此后,各类革命党宣传刊物,源源不断地秘密流传到莞城、石龙一带。正在石龙读书的李文甫爱读禁书禁报,深受革命思潮影响,立志为民族革命而奋斗。
在石龙,李文甫结识了林直勉、莫纪彭和黄侠毅三人,四个人因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结下了生死之交。莫纪彭回忆自己与李文甫相识的经过时写道:他在石龙商会作完抵制日货的演讲后,突然有一位美少年跑过去拥抱他,称赞他的演说很棒,这个美少年正是李文甫。
这四人亲如兄弟,言行一致。1908年,他们共同创办《东莞旬刊》、醒天梦剧团,组织“振武神社”,以各种方式指斥时政的腐败,灌输反清思想。在醒天梦剧团,李文甫因“风度翩翩、雅态雍容,声音带点沙声”,经常饰演须生(中年男子)的角色。
人物档案
李文甫(1892-1911),东莞菉兰乡李屋村(今属博罗)人,参与创办《东莞旬刊》、组织醒天梦剧团等,1909年在香港加入同盟会,1911年在黄花岗起义中被俘就义。
李文甫纪念亭
烈士的事迹传回石龙,石龙人多少有些震惊,人们记得的还是那个“生性怯懦”的年轻人。此后,石龙坊间流传起“平生不识李文甫,今不复相天下士矣”的说法。
1924年,李文甫的遗骨与其他烈士的一起安葬在黄花岗烈士陵园。同一年,石龙中山公园里,李文甫纪念亭也建了起来,碑记由当时的广东省省长胡汉民亲自撰写。2003年10月,石龙镇政府对该亭进行了重建。如今的石龙中山公园里,朴实无华的李文甫纪念亭,默默地为后人遮阴避暑。
【文笔流利】
宣传革命不遗余力
1909年,醒天梦剧团应邀到香港排演历史剧目,香港同盟会负责人之一冯自由等看后大加赞许,认为演出内容是鼓吹民族革命最好的宣传。随后李文甫与莫纪彭等四人应邀到《中国日报》社拜访冯自由,一同宣誓加入了香港同盟会。
早在离家赴港前,李文甫就挥毫写下“砥节砺行,直道正辞”八个大字,以彰显为革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决心。在香港从事革命宣传的同时,李文甫等还与东莞的同志保持联络,继续出版《东莞旬刊》。
由于文笔出众,李文甫由冯自由聘请,任革命报刊《中国日报》协理,为该报纸撰写社论和新闻稿,随后,李文甫出任经理兼《时事画报》笔政,他用犀利的文笔针砭时弊,宣传革命。同盟会南方支部成立后,为扩大宣传工作,李文甫还担任过《东京民报》编辑。
【慷慨就义】
七十二烈士中
唯一东莞人
1910年,李文甫等人秘密潜入广州,组织广州新军起义,李文甫与林直勉等均为起义骨干,在起义中或为内应,或出外勤。起义军血战两日一夜,在主将倪映典阵亡的情况下,李文甫等人集合残余力量,转战大南门、小南门,直至弹尽力竭,沿广九路退回香港九龙。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数百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七十二烈士被收葬于黄花岗,故又称黄花岗起义。
这七十二烈士中,就有李文甫,他也是其中唯一的东莞人。在黄花岗起义中,李文甫被选为第七队选锋队的领头人,率领50人负责攻旗界、石马槽和军粮局。李文甫是与黄兴一起首先攻进总督衙门的数人之一,随后,他转战飞来庙、北较场等地,与清军展开周旋。
幸存者描述他作战“极其勇敢”,手持两枪携带炸弹,率众冲锋,掷弹猛击敌人,在脚部受伤的情况下还杀死了数名敌人,但终因行动不便而被俘。第二天,李文甫等29位被俘的同志被押赴刑场。
就义前,他从容自若地说,“大丈夫能为推翻鞑虏而死,死而无憾。”随即,他高歌《满江红》。就义时,李文甫年仅20岁,他生前没有子女,好友林直勉就以次子林汉阳作为他的义嗣,以告慰先烈。
■点评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的先烈
辛亥三月二十九广州之役后,潘达微搜集烈士遗骸,得七十二具,将其葬于广州原红花岗并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东莞人李文甫是“七十二烈士”之一。当时被革命党人称为“东莞三杰”的只剩下莫纪彭、林直勉两人。
清朝灭亡,结束了千百年来的封建统治,民国肇造,逐渐走向共和。历史不会忘记为推动社会变革作出贡献,甚至付出生命的先烈。东莞有众多的革命志士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他们为中华民国的创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李文甫仅仅是东莞人当中一员。许多莞人的事迹仍然湮没于历史的谜团之中。
但愿矗立于石龙中山公园的纪念亭能不时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
——东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主任 李炳球
原载《东莞日报》2011年9月27日A06版《莞邑志士录》